“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服务如何为科技创新赋能”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日前,“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服务如何为科技创新赋能”主题沙龙,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知识产权服务业展示区成功举行。活动汇聚了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中,知识产权服务如何为科技创新赋能。
沙龙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由市专利代理师协会组织。协会秘书长杜中主持了本次沙龙,并邀请超凡知识产权集团副总裁兼专利事业部总经理李丙林、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董事长助理鄢功军、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合伙人、法律部经理王斐、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吕磊等五位嘉宾参与研讨。
主持人杜中首先提出,在当今时代,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奔涌,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知识产权服务作为科技创新的“护航者”,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技术创新洪流中,为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赋能?
李丙林认为,新形势下需以“提升能力,满足需求”为核心,通过综合性知识产权解决方案,护航企业研发与国际化进程。他建议服务机构应主动介入企业研发全周期,从立项到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支持,并通过跨国协作助力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挑战。
鄢功军则强调政策工具与智能化技术的结合,指出应利用快速预审等政策红利,结合AI技术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提升服务效率。他还呼吁加强知识产权与金融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资产。
针对新兴技术领域,王斐认为知识产权服务需“前瞻布局、早期介入”。他提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在科研立项阶段即开展专利分析,帮助创新主体规避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通过拓展全球服务网络,为“一带一路”等国际化布局提供支撑。
李欣从技术迭代角度分享了AI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行业带来的变革。他指出,AI工具可赋能专利代理师突破技术认知边界,提升服务深度与效率,但也需警惕数据安全与版权问题,建议通过严格的协议约定、阅后即焚模式、使用自训练模型等方式化解风险。
特邀嘉宾吕磊认为,在国际贸易战、科技战愈发激烈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未来知识产权服务需进一步整合政策、技术与市场需求,构建覆盖研发、保护、转化全链条的生态体系,同时建立新技术应用的风险防控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可持续支撑。
活动最后,嘉宾们分别以一句话寄语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未来——
“提升能力,迎接变局。”
“科技创新成果需要得到及时的、有效的、高质量的保护,需要服务机构与创新主体共同协作,共同努力。”
“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服务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赋能,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拥抱新技术,创造新时代!”
本次沙龙给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为科技创新赋能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行业应对国际竞争、助力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